- [法訊] 2014年七月大法會 祈福息災地藏七 冥陽兩利普渡群蒙盂蘭盆
- [法訊] 千佛塔寺云門佛學院女眾部2014年招生簡章
- [法訊] 千佛塔寺興建佛學院綜合大樓緣起
- [法訊] 共赴華藏世界 進入最后七天倒計時 殊勝華嚴法會 快快同享富貴莊嚴海
- [法訊] 千佛塔寺閱藏堂周末閱藏報名通知
- [法訊] 清明節祭祖報恩地藏法會
- [法訊] 本寺方丈上明下慧尼和尚開講《六祖壇經》
- [法訊] 2015-3-26師父于法堂對大眾的開示
- [法訊] 廣東千佛塔寺云門佛學院女眾部 2016年招生簡章
- [法訊] 恭請海濤法師蒞臨千佛塔寺弘法
“眾生心垢凈,菩提影現中!
2010-04-01 11:07:16 來源:梅州千佛塔寺 評論:0 點擊:
“眾生心垢凈,菩提影現中!
此標題是出自《華嚴經》里的偈子,全偈應是“菩薩清涼月,常游畢竟空。眾生心垢凈,菩提影現中!
在日常的修學生活中,我獨自思惟,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與佛陀教導的法相應。想起這首偈子,便想深入了解菩薩的心和眾生的心差別在哪里?
我們一般所稱的心,是染污的心,也就是眾生的凡夫心。是被貪、瞋、癡等煩惱激起的狂亂思緒。這顆心不是證悟的明覺。它總是被自己的妄念帶跑。當我們和敵、友不期而遇時,瞋或貪的念頭就會被這些情境所觸動,馬上會毫無警覺的生起。比如,當某某人對我們說話態度不善巧時,如果我們不知道他為什么要這樣說而感到惱怒。那么,一個疙瘩就會在我們的心中形成。如果不會用適當的方法加以對治,它就會很快生根茁壯,增強內心中貪、瞋的習氣,滋生越來越多的業力。
我們的內心很難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,如畏縮、恐懼和后悔等等,于是想方設法把它們埋藏在意識的角落里。費盡苦心包裝自己,構建防御工作,否認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,可它們總是試圖探出頭來。
如果我們練習覺照,就能學會很多種技巧,要想解開處于無意識狀態中的負面情緒,首先要把它們帶入顯意識來,認識和了解它們?梢酝ㄟ^靜坐,練習有意識的觀呼吸來接近它們。它們或許會通過想象、情感、觀念、語言或行為等等表現出來。當煩惱向你襲來的時候,我們可以觀照它,并且問問自己:“為什么她那樣說話我就感到如此不高興呢?”或者問:“為什么我老這樣呢?”或者問:“為什么我看見某某人就會生氣呢?”密切的觀察自己,可以把潛在的負情緒引出視野中來,并且當我們有意識地去觀照它時,它就會開始漸漸地露出廬山真面目。在繼續觀察它的過程中。也許會遇到一些障礙,但是只要增強自己靜坐觀照情緒的能力,它的根源還是會慢慢地露出來,還可以找到解開它的方法。通過這樣的練習,便可以逐步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,使自己與他人相處得越來越和諧。
不論我們念頭有多么強烈,它們只是念頭而已,終究會融入空性之中。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心念的相續相,如同云一般,出現一會兒,復又消散在虛空中,同樣地,妄念生起后,持續了一會兒,又消失在心的空性中。當陽光照在水晶上,會現出許多顏色的彩光,但并沒有任何實物可以抓取。同樣地,我們各式各樣的念頭——虔誠心、悲心、貪念、欲望等等,完全沒有實體,這就是菩薩的心。沒有一個念頭不屬于空性。如果在念頭生起的剎那能了知念頭的空性,念頭就會消失,愛執及怨恨永遠不能擾亂我們的心。煩惱會自行崩解,惡業不會累積,也就沒有隨后的痛苦。
通過以上的分析,了解到菩薩的心和眾生的心差別在于迷悟之間。菩薩是常處于空性之中,雖處于濁世而不被世所累。我們只是執著于自己的感觀和取舍,而不知一切盡在空性當中。因此,華嚴經才說:“菩薩清涼月,常游畢竟空。眾生心垢凈,菩提影現中!
上一篇:一塔凌空 千佛炳塵寰
下一篇:每月受八關齋戒的吉日

評論排行
- ·準提菩薩圣誕法會(1)
- ·母親安詳往生(1)
- ·千佛塔募建過程(0)
- ·恭賀華嚴寺開光(0)
- ·醒世歌 ——了情篇(0)
- ·我寺舉辦大型法會和文藝晚會慶祝佛歡喜日(0)
- ·佛陀教育培訓中心簡介(0)
- ·千佛慈善會創建十五周年扶貧濟困愛心活動(0)
- ·恭請海濤法師蒞臨千佛塔寺弘法(0)
- ·梅州市第一尊肉身菩薩——崇慧老法師(0)
- ·梵唱心經(0)
- ·千 佛 塔 寺 簡 介(0)
- ·千佛塔遷建緣起(0)
- ·我寺舉行了大型的托缽行腳活動(0)
- ·2017年七月法會 冥陽兩利普渡群蒙 ...(0)
- ·現任住持明慧法師簡介(0)
- ·耀一法師簡介(0)
- ·楊振寧:佛教與科學是徹底相容的(0)
欄目熱點TOP10
版權及免責聲明
- 本站資料文章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。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地方,請盡快與本站聯系!